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最大的食安在蔬果農藥殘留

                                                           

台中衛生局日前抽驗了冬天的「當令蔬菜」---茼蒿菜,在八家賣場所抽驗的八件茼蒿菜,居然有六件農藥殘留「超標」,其中有一件超標25倍。超標比例高達75%,令人驚駭!若此抽驗有代表性,則台灣巿售茼蒿菜根本不能吃了!台灣最嚴重的食安問題,罪魁禍首是每個家庭、每個人、每天都要吃的蔬果,若和要飲用的含氯自來水、或其他已爆發的黑心油和食品添加劑,比較起來算是懶覺比雞腿: 農藥蔬果的危害是遠遠超過其他任何項目的。
                                          


台灣將農藥蔬菜的食安管制,建立在農民的「良心」上,十分不切實際。

台灣自產生鮮蔬果的農藥殘毒管制,真可算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尤其是蔬菜,從田間採收、經產地和菓菜市場批發,大部分會在一、二天內到達消費者手中,時間短促、量少零星又無建立產銷履歷制度。等到在消費巿場被抽驗的蔬果: 確認農藥殘留超標,大部份蔬菜不是吃進肚裡,就是難以追蹤流向! 不但如此,以往法令制度對農藥超標難以追溯,就算找到源頭,也是輕罰了事。 

                                 



在農村有親友種植蔬果的人都知道,農民多半不吃自己種的蔬果,尤其價高「搶收」時,因為搶收就容易有噴灑農藥後「安全期」不足的問題。有的農民會將少部分自己吃的,多留在田間幾天,讓農藥代謝掉,殘留減至最少。或者乾脆就「分區」種植用小網室少量栽培,自用的不噴或少噴農藥,達到少碰殘留農藥的目標。近十多年來,台灣興起一股「有機作物栽培」之風,消費者對成本高2〜3倍的有機栽培蔬果,接受度不高,直到最近大腸癌橫行才讓有機蔬果迎頭趕上。而政府所大力推廣的「吉園圃」農作,更是荒腔走板名不符實,農民自己印自己貼,政府公信力和人民對「吉園圃」信心消磨殆盡。

台灣近年的醫學統計上,大腸直腸癌病患,直線竄升占死亡的前二名病因,雖說正式醫學研究上,未能證實大腸直腸癌的快速增加,是什麼確切原因所造成。但一般推論,不外和飲食有關,也就是俗諺所說「病從口入」的真義。須知,農藥殘毒所造成的惡果,並不是一時急性的發作,而是累積式的影響,長久以後造成病變。這正是政府和一般人容易疏忽蔬果農藥殘毒的主因。

台灣有三季高溫多濕,農作物易滋生病蟲害,所以台灣農藥使用每人平均量,名列世界前矛,但正如前台灣有機作物推廣協會理事長、亦為前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所說:連小學生都知道農藥是毒藥,將之噴灑在作物上再拿來吃,誰能保證吃下去的東西是安全的?

推廣有機栽培不遺餘力的陳世雄說,其實政府應該站在更宏觀的立場,來看有機栽培的好處和農藥的壞處,如果政府能在「農業升級」和「食品安全」的大政策中,納入有計畫和經費支援的有機栽培輔導,可以促進國人健康少生病,省下來的健保費就足以挹注,賺到的是國民的「幸福」,而農業升級也是台灣必面臨之局面,一擧數得,但須有眼光寬宏遠大的領導者才能做到。至於有機栽培近程,須先健全有機認證機構運作: 比照加州最高法院於本(2015)年12月3日裁決-依據加州公共衛生局的「有機」定義,食品經一定程序生產,不使用化學肥料和、廢料土壤,無人工日照,或基因改造方可名為「有機」。

                                          


雖然頂新毒油案沸沸揚揚,但我們每天吃的油畢竟是少量,蔬菜水果才是大量。醫生和營養專家常鼓勵民眾要多吃蔬果,但多吃蔬果固然有醫學實證的優點,若隨之多吃下許多殘留農藥,那對身體健康到底是利還是弊呢?因此,我們無毒有偶傾全力在有限預算下推廣有機氣耕科技農法,讓台灣民眾可以在家自種有機無毒的蔬果、也可以在超商輕鬆買到我們無毒有偶的氣耕安全蔬菜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和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