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如何養活世界2050年90億人口?

                                                   

在本世紀上半葉,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到約90億,用於食品,飼料和纖維的全球需求量將增加近一倍。因此,對於農產品新的和傳統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雖然農業將被迫爭奪土地和水,農業也將被要求適應和促進氣候變化的減緩,有助於保護自然棲息地,保護瀕危物種和維護高水平的生物多樣性。

農業勢必將需要新的技術,從少數人手中更少的土地種植更多,並滿足下列問題:

1. 我們將能夠以低廉的價格生產足夠的糧食,或將食品價格上漲推動更多的世界人口推向貧困和飢餓?

2. 多少閒置產能的土地和水資源方面我們還要養活世界在2050年?

3. 有哪些新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利用稀缺資源,提高並穩定作物和牲畜的產量?

4. 我們是否足夠的投資研究和開發的突破,可在時間?

5. 將新技術提供給誰就會最有需要的人 -農民?

6. 我們需要投資多少錢,以幫助農業適應氣候變化,並能有多大農業有助於減輕極端天氣事件?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一個答案: 已證實可行的科技氣耕農法
                                     

2006年,河內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農業成立aeroponics研究生博士課程。該大學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用氣培實驗室,推動越南的微型薯薯生產認證的種薯生產。

                                     

對於aeroponics的歷史意義在於,它是第一次一個國家已明確要求進一步的 aeroponics農業部門,促進農場經濟目標,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改善食品品質和提高產量。“我們已經證明,aeroponics,超過任何其他形式的農業技術,將顯著改善越南的馬鈴薯生產,我們有很少的耕地面積,aeroponics使得完整的經濟意義我們”,河內大學已經確認。
                                       
                        氣耕溫室馬鈴薯微型薯生產河內2006年

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07年1月aeroponics在越南的影響將波及在農場層面。越南農業氣培整合將通過生產低成本認證的無病的有機微型薯,這提供給當地農民的種薯和商業的土豆種植領域的技術開始。土豆的農民將受益於aeroponics,因為他們的種薯將是無病,無農藥種植。最重要的是越南農民,這會降低運營成本和增加產量,河內大學說。






無毒有偶電視採訪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噴農藥噴到洗腎的農夫自白


以前他家有4甲多農地,平常必須幫忙農事,18歲高農畢業那年,他連續噴了5天半的農藥,結果急性中毒,全身冒汗不斷嘔吐,被家人緊急送醫急救。在生命掙扎當時,他的頭腦很清醒,心想為什麼要做農?能不能改行?可是家裡有田不種又要做什麼呢?後來他去念軍校,畢業後擔任5年軍職,期滿即退伍。婚後就幫太太娘家經營砂石場,開推土機,他把大部分農地租人,留下一點自己耕作。

雖然他真的「改行」,但一直持續兼職種田,而且採行慣行農法,農藥與化肥不曾斷過。從早期種柑橘、竹筍、甘蔗、水稻,到60年代改種茭白筍,一直都是如此,後來又再度中毒。第二次中毒是在25歲,那時剛結婚不久,一樣送醫急救,之後他太太就常提醒他不要噴太多農藥。

雖然太太提醒,他還是噴農藥,只是噴的量減少而已。20年前,台中榮民醫院給農民健康檢查,發現他的腎功能有問題,但他覺得身體沒怎樣,就沒追蹤治療。那時孩子還在讀書,學費、生活費壓力很大,他根本不想改變。他持續噴農藥,每次噴了就想嘔吐,到醫院看病都被當作腸胃病來醫,直到九二一大地震後,他又到醫院健康檢查,才發現尿素氮及肌酐酸指數很高,開始就醫,卻藥石罔效。後來病情持續惡化,7年前開始洗腎,他才反省生這場病一定跟噴農藥有關。

                                         



那時他女兒也幫我在網上搜尋有機農業的訊息,並勸他轉作有機,他才認真思考轉作。他先少用農藥、化肥,收成跟以前差很多,茭白筍還生鏽病,滿園子紅通通的,信心差點動搖;周邊鄰居也取笑:「你是沒錢買肥料喔!」「你沒辦法做,就租給別人做。」還好他太太很支持,後來加入認證,讓里仁採購,銷路沒問題,又給予很多專業協助,才讓他堅持至今。

他剛開始病到要洗腎時,實在有點難接受,後來調整心態接受自己、面對自己,一方面好好治療,一方面改變農法。他現在還是要洗腎,體力跟以前差很多,但因為沒噴農藥,體能好很多,有機農法還是可以做。

一般人提起有機農業,都認為是友善環境、愛護大地的農法,其實這種理念對小農來說太誇張,一般小農最在乎產值,如果沒辦法賺錢,再怎麼努力種也沒用。他是健康出問題,親身感受到慣行農法對身體的傷害,想保護自己才轉作有機。話說回來,農民為了健康施作有機農法,消費者應該也是為了健康,所以希望大家多支持有機農業。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臺灣植物工廠的未來在太陽能?

                                             

近年來台灣科技業紛紛投入同類競爭品: 植物工廠的營運,主因是看準植物工廠的設備建置利潤,卻非實質擔任科技農夫販售蔬果,這與本公司願景: 「打造台灣成無毒島,許地球一個無毒的未來」大相逕庭。

 102年4月23日的光電展中,政府積極發展植物工廠,過去台灣農業發展從水耕、設施農業的推動,奠定了植物工廠的發展基礎。近年LED光源運用在植物糧食栽培,建立「植物工廠」蔚為潮流,台廠包括億光(2393-TW)、新世紀(3383-TW)、晶電(2448-TW)、璨圓(3061-TW)皆切入不同領域的植物照明領域。不過,由於內需市場較小,使得台灣植物工廠發展受到侷限。

目前植物工廠大多採取多層式栽培,以提高單位面積之產量,因此栽培的作物以短期即可收穫、個體高度有限之葉菜為主。這些葉菜主要用作生鮮沙拉蔬菜食用。由於種類有限,銷售量也有限制,故以批發及零售配送至賣場與餐廳居多。可惜植物工廠的設備建置、維護及能源投入成本比一般土耕高出許多,一間植物工廠建置其成本約3千多萬,以百坪大的植物工廠每月的電費就需要高達約12-15萬,因此其販賣之蔬菜價格更是比一般蔬菜貴出5倍~10倍。因此有電子零組件經營植物工廠的業者就感嘆:「其實賣設備比賣蔬菜好賺」。從業者的植物工廠營收利潤得知,蔬菜僅佔3成,另外7成都是設備的利潤,畢竟販賣蔬菜除了有高設備、高能源成本之外,還有其他如配送、人事、行銷等成本,因此利潤真的有限。

           

由於植物工廠面臨高經濟成本與跨領域整合困難兩大課題,工研院與台灣植物工廠產業推動協會率先於2012年合作開辦先進溫室與植物工程培訓;經濟部亦積極投入農業科技創新研發及產業化,欲開發具節能、節水、高產值、智慧化等特色之先進溫室與植物工程技術,以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本公司所鑽研的氣耕設施農法即是針對上述需求所作的努力。氣耕栽培是目前在農業生產與研究上,最具有開發潛力與前景的技術,是以前任何一種栽培模式所不能比擬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生產的品質與數量,同時卻大大減少人力、肥料、水份及農藥的投入,特別是「氣耕智能溫室」具有更低的電能消耗量,是未來溫室栽培的一個主要發展項目與高效科技農業技術。

                             

近月來陸續有太陽能業者上門提及太陽能鋼構溫室,也就是在生產蔬果的溫室上多做了鐵架,裝上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吸收了部分光源進行發電,而溫室上部藉由無裝面板處得到陽光,依然可以種植半遮蔭低光照需求的作物。可惜太陽能鋼構溫室的建置成本高,非一般農民所能負擔。加上繁複的安裝手續常讓消費者聞之卻步,如果太陽能的成本與市電接近,或許太陽能溫室有一天就真的出現在你我身邊了。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有機」已經變成宗教了嗎?

                                               

「有機」已經變成一種奇怪的宗教了。市面上大部分的商品,都愛標榜是天然、無化學成分、無毒。而在農產品部分,彷彿只要註明是有機的,售價就可以隨便加個至少5成。當然,這些號稱有機的農產品還會強調,耕作時施灑的都是有機肥料。


植物生長需要許多種營養元素,其中氮(N)、磷(P)、鉀(K)是最重要的三大元素。但在19世紀中葉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現這個秘密前,人類只知道植物需要施肥,但究竟是哪些肥、其中化學元素為何?大家也不是很清楚,農家只知道可利用各種生物的有機物質製作所謂的「堆肥」。早期台灣農家也有製作堆肥的習慣。通常農家會將化糞池設在廁所或豬舍旁,家人的屎尿與豬的糞便就一起集中在化糞池內發酵,2、3個月後就能拿來當作施灑菜園的水肥。而在發酵的過程中,也可加入各種菜渣、果皮或各種植物殘骸(如稻桿)。堆肥看起來很天然,也花不了什麼錢,但它的問題在於:很臭,有夠臭,臭到讓人想翻臉。其次,跟化學肥料相比,堆肥的肥效差了一大截。所以化肥自日治時期引進後,台灣農民就逐步使用化肥。

不過,化肥雖然好用,但農民來說,化肥得花錢購買。所以大家都算得非常精,能省則省,錢盡量將錢花在刀口上。農民會依據作物的種類與不同的生長時期,有時花錢買化肥、有時則照舊使用堆肥。 戰後初期台灣經濟凋零,政府為發展經濟,因此大力鼓吹農業增產。農業增產,當然得需要充分的肥料供應。但當時台灣的肥料工業並不發達,多數仰賴進口,供應不足,價格也高,政府只好鼓勵農民多製作堆肥,彌補化肥的不足。當時農復會以及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糧食局因此共同補助農家修建「堆肥舍」,希望農家能充分利用各項資源製作堆肥,促進農業增產。獲取補助的農戶,當堆肥社竣工時,則需掛上印有編號的牌子,以資識別。
                             

從1970年代開始,一方面農家經濟狀況改善許多,另一方面台灣的化肥產能增加,大部分的農家就不再使用堆肥。不過,某些農民還是非常節儉,三不五時會向豬場、雞場索取免費的糞便,當作肥料使用。倘若你有機會多去雲嘉南的農業區繞繞,就會聞到陣陣撲鼻的堆肥味了。但大家一窩蜂崇拜所謂的「天然有機肥」時,可能還真得好好思考一下:豬雞糞便不免有重金屬殘留,這種有機肥真的好嗎?而市面上販售的有機肥都經工廠處理過,這還叫做「天然」嗎?

有機農產品業者爆料,國內有機產品認證的把關根本「不嚴」,從土地的隔離、水源、肥料、認證機制,都有非常多的漏洞,每一個環節確實都有爆發問題的可能。目前國內一年有機農產品的產值約30億元,某大型有機農產品業者指出,台灣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6000公頃,但可種植面積達81萬公頃,現在開發面積僅7.4%,有機產品的認證數目其實還不算氾濫,問題在認證把關的過程相當鬆散,讓許多號稱「有機」的產品其實「不有機」。

業者指出,目前農委會授權的合法CAS標章有機認證單位,包括中央畜產會、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慈心等共10幾個。可是這些機構就和食品GMP認證一樣,一年只到現場抽驗2次,次數根本不夠。有機產品生產流程,充滿太多汙染的管道,所謂有機產品,就是不能有農藥與重金屬殘留。但他質疑,台灣有機產品認證規定,有機田地與非有機田的隔離帶卻只需6公尺,「請問這樣夠嗎?」現在噴灑農藥都採動力噴射,用小發財車沿路噴,只要風一大,很容易就汙染到旁邊的有機農田。

第二是「有機轉型」的灰色地帶漏洞。業者說,從非有機農地轉成有機農地,中間轉型期約2至3年,種出來的農產品才可以說沒有農藥殘留。「但是,這部分有規範嗎?」事實上,很多轉型期生產的農產品,早都已經打著有機招牌在賣,這能說是安全的有機產品嗎?

此外,有機產品需要用有機肥料施肥,但許多有機業者都偷偷用化學肥料,也就是如硫酸氨、尿素,這些石油產品附加物生產的肥料,很難被檢出。也有許多小農為節省經費,拿雞糞當有機肥,但雞糞內含抗生素,很容易就產生病菌。

                                             


而就算完全沒有被農藥汙染,但如果水源不乾淨也沒用?業者指出,像台南北門、雲林口湖的地下水源,都檢測出有重金屬的砷汙染,但當地的有機小農都是抽低於警戒線的地下水灌溉,安全令人憂慮。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認為台灣有機農產品早已不有機,未來恐爆發有機風暴,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表示,「徐先生主張要照顧小農,但這種講法反而對很多辛勤的小農造成傷害」;陳也在立委追問下坦承,「台灣茶協會」、「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兩家有機驗證機構因抽查遭發現違規,已遭撤銷驗證登記。


陳保基強調,如果經過認證為有機,絕對禁得起考驗。但為何有兩家有機認證機構遭停權?陳坦承因執行上有漏洞,例如執行認證都通過了,但農委會到市面抽查發現產品違規,該兩家(台灣茶協會、國際美育基金會) 未做好把關工作。徐重仁表示,他並不是要引起消費者恐慌,有機很好,但並不是有機以外的食物就不好,只要是在符合安全基準下產生的食物,就是消費者最安心的選擇。他指出,完善的有機食物機制必須仰賴政府、廠商、消費者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出一套嚴格審核標準,廠商要加強控管,秉持誠信正派經營;至於消費者,如果對有機、無毒、非基因改造有正確的認識,就能選擇最符合所需的。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氣耕法種的玫瑰花和葡萄


經過麥特姆颱風的溫室摧殘,我們決定也在山下找尋適合的工廠場地,打算一次把產(溫室)、展(展示)、銷(共同運銷)合而為一,這樣就不用辦公室、復興鄉兩地跑了。除了早先的TVBS主播(不好意思都沒讓主播來...),最近陸續又有記者、 公視...等媒體朋友來電要採訪參觀,由於我們的家庭羅馬柱、 羅馬森林塔農場陸續申請專利中,應該很快就可以把經過美國航空署NASA實驗認可的氣耕法完整的介紹給台灣, 讓台灣的大眾能有福氣吃到無毒蔬菜, 讓辛苦的農友享有便宜的設備可以增加產量與收入, 讓台灣的土地、河流免於農藥、肥料的汙染,還給她本有的潔淨與美麗。 這一直就是"無毒有偶" 小小的心願,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得以如願以償。

今天來介紹難度較高的木質樹種或藤蔓植物如玫瑰、葡萄、百香果、桃樹等與瓜果,一樣使用氣耕霧化栽培,同樣具有生長快速,品質優良的特點。玫瑰如果採用霧培生產鮮切花,可形成玫瑰工業,以提升玫瑰產業的競爭力,採用霧培生產,除了花朵碩大外,而具色更豔,更純,觀賞價值更高,產量也同樣有很大提高,現在發達國家的日本及荷蘭已開始把霧培玫瑰,作為未來玫瑰工業化的一種主要模式進行試驗開發。
                                       

                                             

在我們標準溫室(6米 x 25米)的霧培設計中,瓜果可以利用上層空間,為下層作物提供生態遮陰環境,特別是夏季高溫季節,可以產生很好的植物蒸騰降溫與遮光之效果。藤蔓瓜果的霧培具有單株冠幅大的特點,定植密度一定要稀,利於樹冠的擴展。可于葉菜的栽培區間間隔性地間種,達到為葉菜遮陰的效果,仿大自然生態混種,達最佳的生態效果。霧培適合於所有瓜果,包括:南瓜、黃瓜、冬瓜、苦瓜…等。
                                                   

上次62億收入的新店葡萄姐真的不該如此苛責賣葡萄的阿嬤,因為傳統種植葡萄沒那麼容易! 台灣葡萄的栽培多在中南部,因降雨多,病蟲害重,管理嚴格,生產成本極高,影響果農栽培效益,探索一種投入少的省力化栽培模式極為重要,通過新型氣耕模式的應用,可達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氣耕霧培的研究, 已經找到了一種極為理想的新方法,它具有投入成本低,管理方便,生產成本大大減少的特別,是未來葡萄或果業發展的一種先進生產模式與技術.現把它有特點及技術介紹如下:

1、採用氣耕霧培後,可以使葡萄植株生長於一個遠離土壤的潔淨環境中,各種土壤滋生的病蟲害得以大大地減少,病蟲基數與傳播途徑都得以控制,比土壤栽培的病蟲害控制要容易得多。
                                       
栽培的葡萄經過4個月的生長量,與土壤要二年或三年才可達到同樣的生長量

2、採用培養液氣耕霧培後,根系環境得以優化,生長於氧氣、礦物質、水份三因素最適宜的環境下,生長速度大大加快。

3、傳統土耕栽培技術中,諸如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的管理要花去大量的成本、時間與勞力,是傳統土耕農作的局限與障礙,何況土壤又是病蟲滋生的場所,使葡萄的發病率大大提高,增加了防病殺蟲的噴灑農藥次數,這樣就形成了土耕作業的高農藥成本,更重要的是嚴重的傷害了土地。採用培養液氣耕霧培後,不需中耕除草施肥,而且農藥防病殺蟲的次數得以大幅度的減少,使成本大大降低,生長速度得以加快,是葡萄栽培的一種創新與改革。

4、葡萄之所以採用氣耕霧培而不採用水耕,關鍵在於它的根系對氧氣代謝有較高的要求,而採用氣霧培模式可以使氧氣得以最大化的發揮,不會產生因缺氧而產生霉根菌,進而整槽的葡萄都被感染而枯萎死亡。

5、氣耕霧培的供液系統需要電力的支援,只要有電力供給的地區都可採用,隨著風力太陽能人力等發電技術的發展,許多非電力區也可進行這種新型模式的生產。

6、氣耕霧培方式栽培的葡萄比土壤栽培生長速度要快3-5倍,甚至更高。另外,裸淨不帶土壤的根系,又便於移栽與進行異地搬遷,可以實現兩段栽培,結合低溫冷藏處理後,達到周年的產期調控。是未來實現葡萄反季節栽培的一種便捷的技術。如秋季可以把植株移至冷藏庫進行人工的低溫處理,加快解除休眠,而土栽卻難以實現,這又是氣耕霧培的一大技術優勢。在進行扣蓋溫室加溫的反季節栽培過程中,根系環境的加溫也比土壤栽培的土壤加溫來得更加容易與節能,能夠為根系生長的空間創造最佳的溫度環境,所以氣耕霧培很少出現土壤低溫所造成的生理障礙,它是反季節生產葡萄的一種最佳模式。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台灣的農藥使用量是全球第三

                                                       


台中一對傅姓夫婦涉嫌利用轉運換櫃報關方式,非法輸入大陸百餘噸黑心農藥到台灣銷售。傅姓夫婦在台中成立公司,原向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申請核發許可證,得向越南某公司進口20項農藥成品,自民國101年10月間以合法掩護非法,利用「A證進B貨」方式,將大陸地區未經檢驗合格的黑心農藥輸入台灣各地農藥行販售。

傅姓夫婦以低價向大陸或印度農藥公司購買伏寄普等14種偽農藥,先運往越南或新加坡卸貨、換櫃,再檢具自越南進口的合法文件報關,規避海關查緝輸入國內。非法輸入的偽農藥先送往彰化、嘉義、屏東3家農藥分裝廠存放,再銷往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屏東、宜蘭等重要農業縣市的下游農藥行販售。

                                                   
                                                           非法農藥危害圖


大陸地區生產、製造的農藥是禁止進口、輸入台灣境內的,因成分難以掌握,如廣泛施灑使用在蔬果農作物上,不僅有危害人體健康、食品安全之虞,更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全案依違反農藥管理法持續偵訊調查。2010年台灣農藥銷售量34,709公噸,三萬多公噸的農藥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把34,709公噸除以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得到每人可以分到1.5公斤的農藥。考慮到大部分的農藥其實都沒有作用在目標生物身上,而是散佈到環境中了,而且有可能會隨著食物鏈又讓人類吃進肚子裡。打個比方來說,就相當於要全台灣每個人每年「乾」掉一個保特瓶的農藥量。(保特瓶的容量是1.25或2公升)依照全球植物保護聯盟的統計,台灣的農藥使用量是全球第三。』

國內農民慣用的除草劑中又以「巴拉刈」毒性超高,它也是國人自殺使用第一名的農藥。在2010至2012年自殺個案中,飲用農藥致死比率為12.4%,每年約400多人死於農藥,超過50%的人喝「巴拉刈」。心理與口腔健康司簡任技正鄭淑心表示,由於巴拉刈致死率高達八成,目前並無有效解毒劑。為此,近年來,「行政院心理健康促進及自殺防治會報」多次開會討論,研議禁用「巴拉刈」,藉此有效減少農藥自殺及誤食死亡悲劇發生。但農委會卻指出,「巴拉刈」便宜,且除草效果好,一旦禁用恐引起農民反彈。

歐盟於2010年禁用此農藥,南韓則2012年禁用;斯里蘭卡、薩摩亞等農業國家在禁用此藥後,自殺人數隨即幅度減少,值得我國借鏡參考。就連已辭世的林杰樑醫師生前亦多次呼籲政府主管單位禁用「巴拉刈」,或強化管制措施! 台灣人的命也是命,不是嗎?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日本和台灣最近陸續出現的醃漬毒物

                                      


日本7月26日在靜岡市舉辦的「安倍川花火大會」,傳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逾400人因吃了路邊攤販所賣的冰醃小黃瓜後,出現腹瀉症狀,其中逾百人因情況嚴重住院。這起冰醃小黃瓜集體食物中毒案,有453人被驗出含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是10年來最大規模集體食物中毒案。

在過去10年中,最大規模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中毒事件是2007年5月在東京都西東京市一個私立學校發生的,當時由於食堂的食物出問題,共導致445人發病。路邊攤販銷售的冰鎮黃瓜約有1千條,靜岡縣保健所指出:「在大型活動中短時間銷售了如此多的冰鎮黃瓜,是導致出現這麼多發病者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出存在相當嚴重的污染。」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主要通過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播。感染者在數日的潛伏期後,會出現劇烈的腹痛和便血等,部分患者可發展為溶血性尿毒綜合徵、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嚴重的可能會死亡。


                                  



台灣新北市衛生局七月抽驗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及餐飲業販售醃製蔬菜五十二件及加工醃魚十件,共六件醃製蔬菜苯甲酸超標,已要求業者回收下架。


不合格產品包括新莊區三元喜事豬腳專賣店的麻油瓜、新店區及三重區鮮五丼的紅薑絲、三峽區海宴日式和風涮涮屋的淡榨菜、鶯歌區自由聯盟販售的醃瓜脯、鶯歌區金灝雜糧行販賣的黃蘿蔔,均檢出超量苯甲酸,與規定不符,因供應商皆來自外縣市,已移請當地衛生局追辦。


供應麻油瓜的南投縣甘瓏農產品加工廠電話無人接聽;供應紅薑絲的雲林縣成岱有限公司登記電話為空號;提供淡榨菜的桃園縣源豐農產食品行,登記電話為傳真號碼,無法接通。供應醃瓜脯的桃園縣楊新聯社員工表示,該公司為中盤商,他們只是把食材包裝以後賣給鶯歌區業者,不清楚製作過程,還說自己也是受害者,一切後果上游廠商會概括承受。供應黃蘿蔔的桃園縣德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員工說,該公司不是生產者,已打電話向上游廠商反映,並接受退貨事宜。


台灣年年攀高的致癌率,前三大主因就是: 過量的農藥(國人每年均食2公斤農藥)、醃漬物防腐劑汙染、燒烤所合成亞硝胺致癌物! 唯一的方式就是: 少吃! 農藥的管道是含超量農藥的蔬果,可以簡單用小蘇打(鹼性)或醋水(酸性)清洗分別代謝出蔬果殘留的農藥,至於醃漬與燒烤除了少吃之外,還可以藉由天然食材: 金針菇青椰菜、胡蘿蔔所富含的解毒抗癌特性來減緩身體的負擔。當然,這三項抗癌的食材也要選擇無農藥的安全蔬菜才不至弄巧成拙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國內罕見的新型「氣耕法」栽種

                                                            


國內首見的新型「氣耕法」栽種大麻就是運用種蔬菜的「氣耕法」栽種大麻,即根部懸空,直接噴灑摻有養分的水分,以利根部不易腐爛,還提供二氧化碳加速生長,從分株到開花僅需20週時間。沒想到: 我們無毒有偶公司一直在蔬菜產銷班青年農民聚會中所大力提倡的台灣新農趨勢: 氣耕栽培法居然因為大麻而首度曝光! 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呢?

其實「氣耕法」是農業科學所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耕作概念: 垂直耕作. 泛稱垂直農業, 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必須向空間發展, 向空中要土地, 把平面耕作型的傳統模式轉型為立體垂直耕作模式, 讓耕地的單位面積效率得以數倍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得以提高, 這種模式創新所潛在的潛力是無限的, 可以因人口的增加無限地發展, 如美國紐約設計的耕作大樓, 新加坡提出的天臺農場, 日本設計的地下植物工廠等都是向垂直要空間的模式. 這些模式可以使單位元元面積的產業額得以數倍數十倍地提高, 這是目前依賴任何育種技術或技術創新都難以達到的一種新設計.

 
目前的傳統土耕仍是當前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根系紮根於土壤環境中,通過土壤所含的肥水氣為根系創造了生長條件,其中土壤是由固態的土壤顆粒組成,而肥水氣都是填充土壤介質或吸附於土壤的一些植物生長因數。土壤為植物生長起到錨定的作用,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水份及空氣;所以說傳統觀念中土壤是植物生長必須的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要素,沒有土壤就沒有植物生長也就沒有農業生產,它是最為基本的生產要素,但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創新性的研究出了無土栽培技術,凡是能為根系供應最為充足的水份、營養、氧氣都能使生長速度得以最大化的發揮,那麼在比較傳統土壤栽培、水耕、氣耕法的栽培模式中,無毒有偶科技農業團隊發現:氣耕法栽培模式的水份、營養及氧氣供給是最為充份的。

                                                     




國內首見的新型氣耕法疏果栽培, 是完全不需要噴灑農藥的綠色安全蔬果。因為「氣耕法」是利用噴霧裝置將營養液氣霧化,直接噴施於植物根系表面,植物根系懸在栽培架內部,周圍空間封閉,使根系生長在充滿營養液的氣霧環境裡,病蟲害無法利用殘存在土壤的蟲卵繁殖依附,所以就不必噴灑致癌有毒的農藥。目前在台灣首家承作「氣耕法」的蔬菜農場, 是由國內具有蔬菜產銷班桃園縣青年農民資格的無毒有偶公司所開設的氣耕法霧培羅馬柱農場. 地理位置位在桃園縣復興鄉, 遠離塵囂環境優美,同時取其天然無染的山泉淨水, 無空氣汙染的高原氣候等的地利之便來培育綠色安全蔬果。

                                           



無毒有偶所設計的氣耕法霧培羅馬柱中,最重要的氣霧化技術,包括氣霧化強度及氣霧滴的大小,包括時間與液量,氣霧滴大小主要影響到霧化的均勻程度與氧氣攝取量等都作了長年完善的種植測試。由於氣耕法羅馬柱通風良好,沒有殘根的清理工作,也不會像水耕透氣排水不良產生病菌感染而影響生長。氣耕法霧培羅馬柱栽培是目前空間利用率最大化的一種設計,羅馬柱本身可以在生產上作靈活的選擇: 大面積的溫室或網室栽培, 以抵抗氣候驟變能力強的特點;小型家庭式氣耕法羅馬柱,可以在小面積的室內栽培及家庭陽台外靈活運用,羅馬柱的設計具有佈設快速,設施簡單,投入省力的優點。 

                                           




總而言之, 此次罕見的「氣耕法」種植大麻的罪行, 事實上是應用在科技農業上種植綠色無毒安全蔬果最佳的生產模式。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常常誤食又不以為意的致癌有毒蔬果

 

近月在山上作專職農夫, 並參與桃園縣蘆竹鄉蔬菜產銷班, 整天想著怎麼減少台灣人吃農藥的數量, 現在趁著雛型漸漸成立的空檔, 分享一下一般會誤食的有毒蔬菜: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宣稱基改無害, 吃高農藥含量蔬果變趨勢的政府? "自求多福"是唯一的路

                                                     


食藥署日前一則有關基改食品的廣告,讓人誤以為是國際基改種子公司孟山都在台灣宣傳,半版廣告在為基改食品說話。食藥署用納稅人血汗錢刊登為基改澄清的洗腦廣告文,相信社會大眾皆無法接受也不想埋單,食藥署彷彿已變成孟山都的台灣公關公司。

政府放任基改黃豆大肆進口,食安堪慮。1990年代商業種植基改作物問世前,全球不都是吃非基改食品嗎?若照業者的比喻邏輯,台灣人本來都是吃超跑級的非基改黃豆和玉米,現在因基改黃豆玉米大肆進口,反而讓我們的選擇從超跑降等為國民車? 

食藥署在廣告中提到「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基改黃豆有問題」。以DDT為例,發現DDT功效的科學家在1948年獲得諾貝爾獎,然而1970年代後,多數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產和使用DDT。當年視為對人類有極大貢獻的DDT,在20多年後才發現難以降解,且易在脂肪堆積,對環境生態與健康的影響太大而遭禁用。基改作物問世迄今約20年,在實驗室餵食基改飼料的老鼠到第三代長出腫瘤,因不孕而生不出第四代。即使現在無法證明基改有問題,就能代表基改沒問題嗎?任何違背自然法則的大量作物,都陸續證實對人體有害。 例如:全球畜牧業的抗生素用量,幾乎為人類用量的兩倍。以美國為例,肉類與雞蛋的每公斤產出,就使用了三百毫克的抗生素。在許多國家,使用抗生素是為了加速生長。1940年代晚期起,許多牧農開始對畜養的家禽家畜施打抗生素,因此造成人們感染的病毒,普遍對這些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另外,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研究,同時對兒童檢驗6項尿液中的有機磷代謝物,而ADHD的小朋友其中3項濃度較一般兒童高。


若驗出代謝物DEP濃度較高,罹患ADHD風險是濃度較低組的2.5倍,若驗出DEDTP濃度較高,風險高達8倍,另一種代謝物DMAP濃度較高時,過動症罹患風險也達2.3倍。陳美蓮說,研究顯示有機磷農藥與ADHD有相關;不只如此,許多國外文獻也指出,若長期低劑量暴露在有機磷農藥下,可能與帕金森氏症等認知功能疾病有關。農藥的慢性中毒雖占大宗,但急性中毒案例也屢見不鮮。衛生福利部及台北榮總毒藥物諮詢中心自1986年7月至2013年底,接獲農藥污染食物中毒案例共199名,超過9成是不當儲存或運用造成農藥殘留,其餘為誤用。其中16%的中度以上中毒案例,主要包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鹽等抗乙醯膽鹼類農藥。


                                     



當一個國家的兒童已經將攝取含農藥蔬果視為常態,這不單是過動兒的問題,長期下來絕對影響智能發展。老年人在生命的黃昏期將攝取含農藥蔬果視為趨勢,帕金森氏症與各式各樣癌症,將 不斷增加全民支出的健保負荷。老的小的沒顧好,中間的青壯年在甚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夾縫層生存,能好到哪去?當政府大小目只顧財團的利益而罔顧人民的健康,"天助自助者",自己種菜.自己買非基改黃豆和玉米,自己的家人自己顧! 台灣政府似乎為"自求多福" 下了最佳的註腳。



 無毒、無農藥、無重金屬的【無毒有偶】氣霧培蔬菜www.chicfarm.net